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分析
1、生鮮電商物流伴隨商流發展,前置倉及前店后倉代替城市中心倉模式,促使配送時效越來越快
2、“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到家”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市場玩家勝出依賴商流+物流雙管齊下
目前,各玩家中每日優鮮倉點最多、盒馬品類最豐富、興盛優選聚焦低線市場,隨著消費者“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到家”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將利好積極建設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新零售龍頭(盒馬鮮生等)有望持續搶占市場份額。同時,傳統線下零售玩家接下來會加快到家業務方面布局的進度 ,諸如麥德龍、物美、永輝。
4、生鮮供應鏈末端模式(包括B2C和O2O)選擇的本質在于權衡收入與成本兩個核心問題
選擇四種“商流+物流”商業模式下代表企業,根據草根調研的歷史運營數據構建模型,從最終財務測算出的利潤率結果看:
①傳統城市中心倉的供應鏈模型仍是最優方案
a、城市中心倉體現了較好的規模效應,從財務投資角度看是最經濟的方案;
b、但隱含的是只有一線城市才能支撐該模式的規模性,同時較差的物流配送效率讓客戶逐漸流失,只能聚焦特色生鮮和進口生鮮。
②前置倉和前店后倉模式各有優勢也短板明顯
a、前置倉模式由于相對較低的客單價使得物流配送費率較高,同時前置微倉面積有限犧牲了SKU和規模經濟,對復購率產生影響;
b、前店后倉模式彌補通過增加商流彌補了前置倉模式的短板,但卻增加了網點運營成本和商品損耗率。
③直發社區模式受制于商業模式的短板
a、無論是社區拼購還是社區生鮮門店,均受制于不足10元的低客單價以及較低的毛利率(通過低價搶奪農貿市場的客戶);
b、即使直發社區在整體物流費用率和損耗率上做到最低,但限于商業模式的短板發展困難,只能聚焦于“爆款走量”的SKU上。
(1)收入開源:月活用戶規模及增長速度仍是各種模式拼殺的核心戰場,是增加訂單量和提升客單價的基礎
雖然物美多點月活用戶超千萬位居第一,但前置倉和前店后倉模式發展形勢最好,占據了2-5名,其中盒馬鮮生和叮咚買菜用戶規模增長強勁;傳統商超及電商平臺的城市中心倉模式逐漸聚焦B2B生鮮餐飲模式渠道;社區模式如火如荼發展,但主要從三四線城市展開,區域屬性明顯,目前全國性巨頭尚未形成。
(2)成本節流:決定不同生鮮電商模式能否持續的關鍵因素是物流倉儲及配送方式的組合,供應鏈和物流才是護城河
①城市中心倉模式:配送時效低,產品品質難以把控
a、單次配送距離遠、時間長,生鮮商品的品質變化風險增加;
b、在城市中只有一個或幾個中心倉,而消費者的需求分布極其分散,考慮到配送成本,多個訂單統一由配送,類似于同城快遞配送,所以一般都會次日送達。
②前置倉模式:客單價低、SKU少、倉配成本高
a、解決了消費者即時性消費需求并一定程度降低了生鮮配送成本,但是優勢也因為有限的倉位導致有限的商品SKU和數量;
b、盈利關鍵在于選址人口密集區域,從而提升訂單數量,從而覆蓋其作為倉庫的運營成本,同時商品SKU庫存優化,提升每單客單價,覆蓋每單配送成本;
c、遠期看,技術改進促進配送路徑優化,均有助于配送成本的降低和有效覆蓋。
③前店后倉模式:運營成本與定位高企、損耗率較高
a、滿足了生鮮現場體驗和便利性的雙重需求,且門店為生鮮品質提供了背書,因此客流的獲取能力、用戶的使用黏性和頻次相對較強;
b、從成本角度考慮,門店選址要求較高,且租金及運營成本較高;
c、統一配送比例更高、需要搭建小批量多頻次的配送體系。
④直發社區模式:依賴供應鏈、制造爆款及維護社群的能力
居民社區生鮮習慣被培養起來后,最后收益的是區域化連鎖企業。